中心主页>共享空间>人物专访>【“凯原十佳”教师专访】“世界应是一座大花园” —— 访创新设计中心主任周武忠教授

【“凯原十佳”教师专访】“世界应是一座大花园” —— 访创新设计中心主任周武忠教授



第五届“凯原十佳”教师 | 周武忠教授


凯原十佳 | 周武忠教授访谈

采访 李泽森

记录 时坤坤

摄制 邵琳达


周武忠教授,农学士,文学博士,建筑学博士后,设计学教授,旅游学教授,中国花文化研究会会长,东方景观集团创始人。2012年进入交大媒设学院,任教授、博导,旅游与景观研究所所长,设计系系主任。30年研究中国传统的花文化不间断,并将其发展为花文化创意产业,将不受关注的“花文化”推到“国家重点花文化示范基地”的宝座,是名副其实的“花教授”(周老师微博的昵称)。

受访当天,周老师正忙于“上海交大创新设计中心”的筹备工作,但他很热情地接受了我们的采访。在整个采访过程中,周老师一直面带微笑,耐心细致地回答着我们的问题。在近一个小时的采访时间里,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周老师那严谨的治学态度,创新的工作理念以及他那“学生至上”的教学思想。他为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园林文化与花文化,以及尊重环境的景观设计观做出了不懈努力,其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颂扬与学习。



周武忠教授带环艺本科生考察扬州园林


学校要以“三学”(即学科、学术和学生)为中心


“当时教师竞选时,我就讲学校要以“三学”(即学科、学术和学生)为中心,要辩证看待并正确处理三者间的关系,这也是学校的“学”之意义所在。”

采访刚开始,周武忠老师便谈到了“三学”的问题。周老师认为,学校要想占领研究高地,一定要讲学科;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学术水平,要做好科研;而学校和教师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学生,学校的社会声誉、地位和影响归根结底是由学生尤其是毕业生决定的。如果说学校是一个企业的话,学生就是其产品,就像产品的质量是一个企业的生命,学生也应当是学校的核心。正确处理三者间的关系,不管是对学校、教师还是学生都有重大意义。

作为一名教师,周老师坚持的理念便是教师心中要有学生。周老师跟我们分享了他这种思想的来源。意大利波伦亚大学是大学的发源地,号称“欧洲大学之父”,而这所大学最初是由学生发起的。当时金融业和银行业很兴盛,学的人很多,基本都是师傅带徒弟的模式,一对一教学,规模小,成本高。后来有一些学生为了克服这些弊端,决定联合起来聘请一位老师,并向政府申请教学场地,由此形成了最初的大学。由此可见,在最初的大学里,一个教师行不行,是由学生说了算的。现在的大学也应该回归本源,以学生为中心。因此,在设计学科的发展方向、课程的框架体系以及教学的方式方法时,都应以学生为中心。

周武忠教授在中国茉莉花文化节新闻发布会上答记者问


关注学生需求的变化


“对教师来说,要做到为学生着想,最重要的是要关注学生需求的变化。”


周老师说,以前的教学是灌输式,老师讲学生听。但现在,即便学生都安静的坐着,却未必是在听课,很多人是在玩手机看电脑。有的学校在上课时会收了学生的手机,但事实上收的了手机,还是收不了学生的心。因此,针对这种变化,如何提高教学的效果,让学生们愿意听课,是每个教师都应该思考的事。

周老师觉得增加课堂上的师生互动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一是因为现在网络传媒很发达,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很多,有可能老师课上讲的东西还没有学生自己搜到的新和全;二是现在是体验时代,学生如果能更多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其积极性能在很大程度上被调动起来。

周武忠教授带领博士生考察意大利帕杜瓦植物园


周老师提到了他们新开设的一门课“地域振兴设计”,正是对这一思想的实践。这门课主要以项目合作的方式来完成,课程作业是设计徐霞客,学生要思考如何把徐霞客这个品牌做大,甚至于做成一个产业。他们会带学生到江阴做现场调研,深挖带有徐霞客印记的资源,然后提炼其中的设计元素,通过现代设计的手段、创新设计的思维并结合学生个人的特长来创造以徐霞客为主题的系列产品,包括工业产品、工艺品、旅游商品、农产品、特色景观等。以这种体验性模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让学生在调研过程中得到全方位的训练。


“三学”是可以融合在一起的


周老师谈到,“学在交大”不只是学生的学习,还包括教师的教学、学术研究以及学科的发展,而此“三学”,是可以融合在一起的,“地域振兴设计”这门课程正是他们对这种融合的一个探索。

在交大这几年,周老师一直在思考设计学的发展道路。设计学在2011年才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那么作为一个独立学科,它的理论体系究竟是什么?交大又如何跟进这个学科的发展?周老师觉得,我们要找到自己的路,为此而提出了“东方设计学”,即把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的东方传统文化与现代创新设计手段相结合,形成带有浓烈东方气息的产品体系。这与中央的“传统文化的创新与传承工程”是一致的,这也是他们的学术方向和专业发展方向。同时,东方设计学如何跟教学相结合以使其更好的传播和吸收,也是他们思考的问题。如此“三学”融合,有助于学校培养出更多高质量的人才。

周武忠教授与学生合影


当问到互联网时代设计产业的发展时,周老师说互联网能将所有的设计资源整合到云端,实现设计行业与其他行业的紧密结合,对设计产业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他举例说,“上海交大创新设计国际服务中心”在4月8号成立,其中的一个项目是“创意云工厂”。这一平台可以整合世界各地的设计师,设计的产品也能通过这一平台找到市场。而且,当你有创意却不懂设计时,还能在这一平台上找到合适的设计师来帮你完成。


花文化的传播者


作为中国花卉协会花文化分会的会长,周老师的生活总与花相伴。他遍访名花名园名景,普及“中国365天生日花”,唤醒民众花与绿的意识。他认为,世界是美好的。作为自然一份子的人类,应当热爱自然,呵护家园。在从事环境设计时,应该尊重自然,尊重文化,其实质即是尊重人类自己。“花文化在英语里可以理解为People-Plant Relationship,即人与植物之关系,正确理解花文化,妥善处理好人与植物、人与自然的关系,可以使我们的环境、我们的生活无限美好。“世界应是一座大花园!”周武忠教授如是说。

周老师告诉我们,花不仅是供人们欣赏的风景,还能成为绝美的食材。在他刚刚出版的专著《中国花文化史》(获得2016年度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图书奖)一书中,就有一章专门讲中国传统花卉食品并附上了菜谱,包括清炒杜鹃花、油炸玉兰片和红烧玉兰片等。周老师最喜欢的花是荷花,喜欢它那亭亭玉立的身形,更赞叹它那出淤泥而不染的节操。凑巧的是,周老师正是写出著名《爱莲说》的周敦颐的第29代孙。

在谈到上海市旅游发展时,周老师认为,作为国际性大都市,上海旅游开发的核心是城市,上海应着重开发与城市、街区、市民生活以及高科技有关的产品。自然风光旅游是上海的劣势,但现在上海正在着力开发金山区的乡村资源和海滨资源,以期弥补这一缺陷。习近平主席在上海做市委书记时就讲过,“在金山建设百里花园、百里果园、百里菜园,把金山打造成上海的后花园”。6月12号,周老师将会发起举办一个“交大师生金山行”的活动,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报名参与,去感受一下都市外的美丽田园。

周武忠教授出席黄山市最大的旅游地产项目--新徽天地开盘盛典


周武忠教授和研会“凯原十佳”采访小组


“凯原十佳”宣传月

“凯原十佳”教师评选活动由廖凯原基金会和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会共同发起,真正做到全程由学生组织举办,旨在选出学生心中最优秀的老师,至今已经走过了六个年头。一大批兢兢业业,奋斗在科研、教学一线的老师们也因此被更多的人所认识了解,收获了广大师生的认可。

从今年开始,除了常规的“师友茶座”活动,让同学们近距离、面对面与十佳优秀教师们交流、沟通,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会将在“凯原十佳”教师评选活动结束后,开展“凯原十佳”教师宣传月系列活动,对往届及当届获评教师进行系列专访,让更多的人领略到“凯原十佳”教师的智慧与风采。


策划 | 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会实践部

文案 | 时坤坤

编辑 | 时坤坤

海报 | 胡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