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主页>资讯公告>公告>生活美学与创新设计——第六届东方设计论坛

第六届东方设计论坛

The  6th Oriental  Design  Forum


主题:生活美学与创新设计

Life Aesthetics and Innovative Design





征文启事


一、会议背景与宗旨


     “东方设计论坛”由上海交通大学发起,邀请海内外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知名设计学者,聚焦设计学科前沿理论,关注实际问题。论坛旨在汇聚思想,整合资源,规划未来,创建世界范围内具有学术竞争力与社会影响力的设计大平台。在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下,“东方设计论坛”迄今已在上海成功举办五届。前五届论坛主题分别围绕设计学科建设、东方设计哲学、一带一路与东方设计、地域振兴与整体设计、东西方设计比较展开研讨,取得了丰硕成果。在2019年举办的第五届东方设计论坛上,组委会发布了《设计科学上海宣言》,宣言就设计学科的认知、发展、未来和设计学人的共同使命形成了共识;同时成立D9联盟,希望将设计界人士联合起来,共同构建设计科学大厦。


     本届论坛将聚焦“生活美学与创新设计”。


     随着后现代社会的到来,美学出现了由“艺术哲学”向“生活美学”转型的趋势,生活美学将审美与生活重新连接起来,让审美生活化,让生活审美化,进一步提高了普通大众的生活质量与生活情趣。对于生活美学来说,生活中的创新设计也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诸如城市美学、景观美学、休闲美学这些,在具体的实际操作层面上都离不开创新设计,“美”的自身价值也有部分体现在创新。而从生活品质和生活美学的视角出发,思考什么才能代表美学,是思考“创新设计”话题的基点。生活美学和创新设计需要颉颃而行。


     基于此,上海交通大学、国际设计科学学会(ISDS)拟于2020年10 月16—18日择址举办“2020第六届东方设计论坛”(由于不确定因素,实体会议时间和地点以会议通知为准)。本届东方设计论坛将邀请来自艺术、设计、科学、人文领域的国内资深专家、研究学者、企业先行者,在总结和提炼以往东方设计学研究进展的同时,聚焦“生活美学”议题,探讨东方设计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相关内容,探讨艺术学科及其与其他学科交叉的前沿理论和实践问题,拓展D9联盟的学术与行业影响力,为中外设计学科发展提供更广阔优质的交流平台,以及进一步推动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科发展、国际化进程,促进东方设计学理论体系的完善以及中国话语的传播,为人类社会共同进步和发展贡献设计的力量。


     现面向国内外学者及艺术与设计相关专业广大理论研究和从业者开展征文活动,诚挚期待学界、业界朋友,尤其是相关专业的高校教师、博士生和硕士生,积极参与本次征文活动。录用论文将被中国知网全文收录,并将以会议论文集的方式正式出版。组委会将根据征文情况邀请部分论文作者参加会议。境外作者不到现场参加会议。


二、会议举办方

     

     主办方:上海交通大学  |   国际设计科学学会(ISDS)

     承办方: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 | 上海交通大学创新设计中心

     会议主席:周武忠 教授   


三、征文主题




1、生活美学与创新设计

2、东方设计典型案例深度解读

3、地域振兴设计

4、乡村文化与产业振兴

5、新乡村主义与乡村发展

6、乡村发展史研究

7、特色小镇设计研究

8、环境创新设计



四、论文提交方式


     来稿请发送至邮箱:orientdesign@163.com

                      (注:论文提交确认以收到邮件回复为准)

     投稿联系电话:0086-21-34205008

     大会组委会地址:上海市闵行区剑川路951号零号湾一号科技楼南楼九层

     上海交通大学创新设计中心(邮编:200240)


五、论文截止日期


     所有论文提交截止时间为2020年9月30日


六、征文要求


(一)征文内容要求:


     应征论文应契合会议主题,具有理论前瞻性和现实意义,观点明确,资料翔实,文献引注规范,并且是未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组委会将组织专家学者对征文进行遴选(投稿专家不列入终评评委范围),入选论文作者将收到会议邀请函参会。入选论文择优收入本次会议论文集;组委会将为入选论文作者赠送会议论文集,并为优秀论文作者颁发获奖证书。


(二)论文格式及提交要求

     

     1.全文控制在5000—15000字,标题自拟,提供中、英文摘要、关键词和参考文献。

     2.论文用Word电子文档,页面统一按A4纸排版,并采用电子邮件方式发给秘书处,请自留底稿。

     3.邮件标题请按照“2020东方设计论坛征文投稿+作者姓名+工作单位”填写;每位作者以第一作者名义限投论文不超过2篇。

     4.在论文结尾处请注明作者姓名、工作单位、职称职务、通讯方式(联系地址、邮编、手机、电子邮箱)等信息,以便及时沟通并寄送论文集。

     5.论文应保证系作者原创,未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或会议上发表或宣读过;论文不涉密,无抄袭,文责自负。






附件1 论文格式要求.


论文题目(居中二号宋体)


作者姓名 作者单位 (居中四号宋体)


摘要(五号黑体)文字部分(五号宋体,1.5倍行距)

关键词(五号黑体)

 

英文题目(times new romans)

Abstract(五号黑体)文字部分(times new romans,1.5倍行距)

Keywords(五号黑体)

 

引言(四号黑体)

正文部分五号宋体,1.5倍行距

 

1 一级标题(四号黑体)

正文部分五号宋体,1.5倍行距

1.1   二级标题(五号黑体)

正文部分五号宋体,1.5倍行距

1.1.1   三级标题(五号黑体)

正文部分五号宋体,1.5倍行距


 

2  一级标题(四号黑体)

正文部分五号宋体,1.5倍行距

1.1.2  二级标题(五号黑体)

正文部分五号宋体,1.5倍行距

1.2.1   三级标题(五号黑体)

正文部分五号宋体,1.5倍行距

……

 

3  结论(四号黑体)

正文部分五号宋体,1.5倍行距

 

参考文献

[1]

作者简介:

基金项目:

备注:工作单位、职称职务、邮箱、手机等信息,以便及时沟通并寄送论文集



资讯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