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主页>资讯公告>新闻>雄安规划百人百事|《雄安新区城市家具导则》的诞生

雄安规划百人百事 |《雄安新区城市家具导则》的诞生


周武忠

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

国际设计科学学会



《雄安新区城市家具导则》是最先启动的四大规划导则之一。我受邀作为该导则11个编制团队的总牵头人,既感到十分光荣也觉得责任重大。由于目前城市家具设计制造和管理整体性、系统性、艺术性、人性化、地域性、环境协调性均较差,问题多多;总书记的指示、中央领导的要求、雄安新区的总体定位无疑对导则的质量要求非常之高;且这个领域尚未有权威性的、全国性的组织,工作难度可想而知。在管委会和规划建设局的直接领导下,在编研中心和全体参与人员的积极努力下,终于在2018年底保质保量按期完成编研任务,形成了《雄安新区城市家具导则》系列成果,并于2019年6月27日在雄安新区举办了“雄安新区城市家具导则(试行)专题培训班”。


我们在编制导则之前,管委会张玉鑫副主任特地传达中央首长指示,必须要以使用者为中心,人民为上,要和文化、生活有关系。雄安的整体定位是未来之城、示范之城、绿色之城、文化之城,但“未来”根本上是和人有关系,要生活得舒适,要有文化品位,还有一个要求就是功能使用得耐久,监管运营维护体系健全。我们在导则编制的过程中对标学习了伦敦更好的街道指南、纽约街道设计手册、阿布扎比街道设计手册、墨尔本大克莱区公共设施建造导则、洛杉矶更好的街道导则、洛杉矶完整街道设计手册,以及东京、新加坡等一些国际优秀案例,分析后形成了研究报告;确定了雄安城市家具导则的总则(以人为本、文化传承、追求艺术、绿色生态、智能环保,智慧创新、智能体验、协调统一、和谐整体)和一般要求:易用、绿色生态、智能体验、和谐统一、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和无障碍,并从安全、人性、艺术、生态、统一、材质这六个方面编制了负面清单。


回顾导则编研过程,我们不仅自始至终认真贯彻十六字方针,遵循文化传承+创新设计的基本原则,以人民城市为中心,贡献城市家具的中国方案。除了参编全体人员的团级合作和无私奉献精神令人感动,在团队选定、工作方法和编研过程等方面也形成了创新的“雄安模式”。


ISDS组织的雄安新区城市家具导则编制工作营(2018年6月10日,北京)


一、雄安城市家具导则编研团队的选定


城市家具和其他几个导则相比有其特殊性,由于尚未有权威性的、全国性的组织,其编制的过程本身就是认识、统一和磨合的过程。因此,河北雄安新区管理委员会(规划建设局和编研中心)委托国际设计科学学会(ISDS)和深圳市工业设计行业协会共同担任雄安新区城市家具导则的顾问,做一个中介咨询服务组织工作。

真正参加研究的是两个团队。一个是以高校为主的学院派,规划培训中反复强调习总书记的16字方针“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要求拥有国际化的团队。所以我们在学院派中邀请了德国魏玛包豪斯大学(设计学院的院长哈德曼教授)和英国格拉斯哥大学(约翰·沙克尔顿教授,国际设计科学学会首任主席),以及芬兰的阿尔托大学。国内的高校团队为上海交通大学,清华大学,东南大学。日常组织工作由交大创新设计中心进行。当然,实际上真正参与编研的高校专家团队远远不止这三个高校。另一个则是以设计为主的各地设计公司的董事长、总裁、设计总监等组成的实战型人才团队。

2018年5月4日,当我第一次代表国际设计科学学会带领清华大学、东南大学、上海交大、魏玛包豪斯大学、格拉斯哥大学的代表作为编研团队踏上雄安这片土地时,如同当年向往延安的有志青年到达陕北一样,心情异常激动。此处提及一个巧合,我们在给雄安新区做理论准备时,正值雄安新区设立一周年,《人民日报海外版》出版了关于雄安新区科技创新的专版,该专版发表了我的文章《中国设计学,更东方才能更世界》,真可谓无巧不成书。我和雄安新区的联系便是从2018年4月7日的人民日报开始的。不久后,我来到了雄安新区,在导则编制的首次座谈会上。张玉鑫主任说,我提出的东方设计学正好贴合雄安新区建设16字方针的中国特色,如果理论体系、方法论已经成熟的话,可以直接用在雄安新区建设上。作为一个设计师、学者,有什么比你的作品和理论被采用、被重视更值得高兴的吗?


二、雄安城市家具导则编研工作模式

在雄安新区管委会的统筹和组织下,家具导则的编研,创新了一个模式,即1+2+1+x+y的工作构成模式。这个组织架构也是最后成果汇总研究报告中提到的编研形成的工作模式,既体现世界性国际化标准,又突出中国特色。

中国特色一定是中国人来主导,在工作推进过程中,主要是以中方的编研机构为主。“1”是委托主体即管委会,具体执行为规建局和编研中心。“2”是作为第三方顾问的两个学会,国际设计科学学会和深圳工业设计行业协会。另外一个“1”就是强大的专家团队,由国内外在环境设计领域有较大威望的知名专家构成专家咨询委员会,担负论证、评审等工作。x指6个主要高校团队,y指6个设计公司,要求国内和国外的比例是一比一。

雄安新区家具导则的编制,从组织构架和工作模式中可以看到专家领衔、多方协同、系统集成、面向实施的工作思路,也是16字方针。特别是专家领衔,国外的专家团队主要是来自ISDS;国内方面,每一期的咨询、中期论证、方案遴选和评审阶段,尽可能邀请包括中国美院、南京艺术学院、中央美院、清华美院等高校的专家,确保专家世界一流。此外,我们还邀请了一些退休的部领导、国务院参事,以及一些实战型的设计类企业负责人,来确保导则的市场性和可实施性。

仅几千字的导则实际上形成了七个系列成果。包括研究报告、图纸等等。我们要求每个团队在雄安新区启动区内选择一块样板来进行家具规划,且规划设计和委托制作必须包括未来的运行维护。在专家领衔的基础上,要多方协同、系统集成。在接下来的智慧城市、智慧雄安设计中,系统集成要变成参数、形成编码,与智慧城市的运维管理相结合。多方协同不仅指建筑设计与环境设计的协同,也涉及到将来方方面面的协同。所以虽然保密性很强,我们导则的编研却是开放性的。两个协会的工作也有不同的侧重和分工。学院派更加偏向理性、宏观、体系化和科学化。国际设计科学学会的宗旨是为设计探寻科学。我们的设计为了生活更美好、让文化浸透设计,需要情感化。但和纯艺术不同,需要强调功能、材料、技术以及维护等科学性。所以两个协会代表两种不同的思路、团队、才能、工作方法,可以互补。应该说雄安新区管委会的决策非常英明。

在这样的工作思路下最后选取的10家单位,并非实行淘汰制,而是进行逐步整合。10套方案整合成5套,5套整合成3套,最终整合成一套方案,只会有越来越多人共同做这工作。这种做法是一种创新,也是这次导则编制的工作特点。在雄安新区一年多的辛勤工作最后仅形成几页纸,但我们不光为雄安新区的规划建设事业创造了一种新模式,形成了好的思路、工作方法、工作路径,更重要的是,所有参与其中的团队和个人得到了全面的锻炼和提升。


三、雄安新区城市家具导则编制过程

雄安新区这个导则的编制,管委会高瞻远瞩,把它分为四个阶段:技术筹备、研究破题、集中攻关和专家评审。组织如此重大的项目并最终圆满完成,得益于我在东南大学建筑学博士后流动站工作期间跟随博士后导师王建国教授参与中山陵外缘景区改造、明外廓规划和东方水城规划研究等一系列重大项目经验有关。

技术筹备阶段。我们到达雄安之前与编研中心联络,光资料就准备了一个月左右。5月4日于奥威大厦参加由管委会张玉鑫主任主持、规建局所有领导参与的启动会,目的是组建团队,一个是研究团队,还有一个是专家团队,就工作目标、工作组织和工作内容形成共识。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实际上一开始城市家具导则受到了一些质疑,有些专家认为应称环境设施导则,除了建筑道路之外都应称环境构筑物。后来我们在国务院的一个文件中看到了城市家具的提法,跟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比较容易推进工作。

研究破题阶段。在4月下旬和5月。此前从开会到5月,已有近一个月的研究,10家单位每家拿出了一个导则框架。高校团队强调负面清单、装置艺术、设计理念、国际案例进行系统研究。设计团队在采集案例、地域特色、数字城市、动态城市、家具功能方向很有想法。当时我们纠结于雄安新区要代表中国在世界上形成中国方案,那么我们的相关标准,无论行业还是国标,要不要突破,能不能突破?是否要遵循现有的标准体系,是我们值得思考的议题。现在尚未突破,那么2.0、3.0的版本,我们要不要突破,能不能突破?在大厦9楼,我们启动第一次工作营,两个协会反复沟通,工作上有了第一次突破,由10个方案整合成6个方案,这6个方案基本上是一个高校,一个设计公司。这也是以前比较少的一种工作模式,当时还没有分学院派和设计团队。

集中攻关阶段。由编研中心来整合咨询团队的成果。6月10日,在住建部的大会议室,由ISDS牵头,邀请了来自中日韩艺术建筑设计界的顶尖专家和教授组成的专家团队来进行两天时间的民主评议。首先从6个组合中评选出大家比较认可的三套优秀方案,前三的单位牵头组织合作的三家单位来进行具体深化,拿出最后成果。此后工作营商讨接下来的工作,邀请了很多教授和评审专家到雄安新区补充调研。在编方案的过程中,有相关教授的研究生、博士生选择了城市家具作为大论文,对高校来说不失为一件好事。这不仅仅是编研一个导则,而是为将来培育了一支人才队伍。比如同济的一位教授,来参加一次评审,就叫他的学生毕业论文选择这个项目。上海交大的两门研究生课程,每个班40多位研究生,每个人的课程论文都为城市家具,原准备中期搞一个研讨会,因为保密原因没有推进,但我们至少产出了42篇论文。

专家评审阶段。实际上专家评审不止一次,终评也不止一次。管委会做事就像打仗,我们住在北京的宾馆,不能回上海,工作很辛苦,集中在一起天天讨论。7月20号的终期评审不仅邀请了国内外专家,还邀请了包括文化部副部长、国务院参事在内的专家提出修改意见,最后再完善成果。完善成果主要是以交大创新设计中心为主。有人说,决定一个科学家成功的,并不是你的智商和情商,是毅力。其实好多伟人也这么讲过,但我现在回想起雄安新区城市家具导则编制的全过程感受特别深。10月11日,我们又在北京组织了一次小范围的评审会,请了清华、中央美院、北京建筑大学等一些专家再看一看是否有问题。确认无误后,最后上报管委会,经过管委会的最后审定通过,《雄安新区城市家具导则》1.0版本终于面世。按照管委会的要求,我们要花三年的时间每年完成一次修订,最后形成相对完善的3.0版本。


雄安新区城市家具导则评审会议(2018年7月20日,北京)


城市家具是城市环境设计中最灵动的语言,也是承载城市文脉、城市中乡愁的主要元素之一。城市家具设计需要导则指导,但不能被导则束缚;而是要在建设实践中不断地去发展导则。我们要通过基于城市地格的创新设计,形成人性化、艺术化、专业性的城市家具体系,为世界贡献中国样板。


以上是应雄安新区管委会规划建设局之约,为“雄安规划百人百事”而撰写的专稿,是结合我对城市家具、城市环境、绿色城市的关注以及自己的工作和一些想法,对导则编制过程的回顾。今天,在《雄安新区城市家具导则》降解密之际,我谨以一名参与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的党外知识分子的名义,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若有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作者为民革中央人资环委员、上海市政协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创新设计中心主任、首席专家,设计学院教授,国际设计科学学会主席,《雄安新区城市家具导则》咨询顾问项目总牵头人)

资讯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