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别 |
详情 |
奖项名称 |
国际设计教育成就奖(International Design Education Achievement Award) |
设立机构 |
国际设计科学学会(ISDS) |
设立时间 |
2019 年 |
奖项定位 |
全球杰出设计奖(The Global Outstanding Design Prize , 简写The GOD Prize)三大奖项之一,是国际设计教育界最高荣誉 |
授予对象 |
从事艺术与设计教育数十年、德高望重且做出卓越贡献的学者 |
颁奖关联活动 |
与东方设计论坛(现更名为国际设计科学大会)同步举行 |
1. 颁奖时间:2019 年 9 月 21 日
2. 颁奖地点:上海交通大学
3. 关联活动:第五届东方设计论坛暨 2019 东方设计国际学术研讨会(教育部批准)
4. 主办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国际设计科学学会、上海艺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指委
5. 获得者及成就
1. 奚传绩(南京艺术学院教授):1936 年生于上海,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从事美术学与设计艺术学史论研究与教学近 60 年;曾任南京艺术学院工艺美术系主任等职,1994 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出版 13 部教材,主编或合编多套全国美术教材,部分教材获全国高等院校优秀教材奖或被审定为全国研究生教学用书,为艺术与设计学科建设培养大量人才。
2. 张福昌(江南大学教授):1943 年生于江苏无锡,曾作为中国首批赴日学习工业设计的访问学者前往日本千叶大学,获该校荣誉博士称号;曾任江南大学设计学院院长等职,1992 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4 年获 “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称号;获数十项国家、省、部级奖项,是最早引入现代工业设计理念到中国的学者之一,出版 50 余部编、著、译图书,发表 200 余篇论文,奠定中国工业设计教育基础。
3. 格特・格鲁宁(Gert Groening,柏林艺术大学教授):生于 1944 年,拥有农学、园艺学博士学位,任柏林艺术大学都市园艺与风景园林学院教授及设计历史与理论研究所所长;曾在多所国际知名大学任研究员或客座教授,为多本国际专业杂志编委;在 26 个国家的 100 多所大学举办特邀报告,发表学术出版物超 300 种,负责跨学科博士研究生课程实践与艺术理论创作。
1. 颁奖时间:2022 年 5 月 28 日
2. 颁奖形式:线上
3. 关联活动:第八届东方设计论坛暨 2022 元宇宙与创新设计国际研讨会(教育部批准)
4. 主办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国际设计科学学会、上海艺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指委
5. 获得者:
4. 张道一(东南大学教授):工艺美术史论家、民艺学家、教育家、图案学家。张道一教授是中国艺术学学科的奠基者,提出 “本元文化” 理论,揭示工艺美术物质与精神的双重属性,强调民间艺术是一切艺术的母型。著作《造物的艺术论》《中国民间美术》系统梳理工艺美术史论,创立 “本原文化论”,重构艺术发展脉络。著作《中国民间剪纸艺术》译为日、英文,其 “本元文化” 理论被纳入国际设计研究框架,提升中国设计话语权。
5. 王明旨(清华大学教授):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院长、清华大学原副校长兼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王明旨教授是中国设计教育的重要推动者,作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首任院长(1999-2004),他主导中央工艺美院与清华大学合并,确立 “大美术” 学科框架,强化雕塑、绘画等传统美术学科,同时推动艺术与科学融合,创办 “艺术与科学国际作品展” 等品牌项目。他提出 “设计三要素” 理论(条件、需求、创意),出版《工业设计概论》等教材,构建中国工业设计教育体系。其《王明旨文集》系统梳理设计教育思想,推动传统工艺的现代转化。
6. 吴静芳(东华大学教授):原中国纺织大学服装学院副院长、亚洲基础造型联合学会上海研究会会长、中国丝网花艺术创作研究中心名誉主任。吴静芳教授是中国丝网花艺术的开创者与国际设计教育的重要推动者,作为国家首批公派留日学者,她推动东华大学与日本文化服装学院建立深度合作,引入国际设计理念。其丝网花作品亮相中法文化年巴黎 “上海周”、世博会等国际平台,在巴黎引发 “平凡材料到高贵装饰” 的惊叹,被纳入国际设计研究案例。担任亚洲基础造型联合学会上海研究会会长期间,促进中日韩设计教育对话。
1. 颁奖时间:2023 年 9 月 23 日
2. 颁奖地点: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图书馆报告厅
3. 关联活动:第九届东方设计论坛暨国际设计科学学会(美国)上海代表处成立大会(经上海市境非办和主管部门批准)
4. 主办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国际设计科学学会、上海艺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指委
5. 承办单位: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创新设计中心、国际设计科学学会(美国)上海代表处
6. 获得者及情况
7. 宫崎清(日本千叶大学原副校长):宫崎清教授在设计学领域提出 “共生设计” 理论,强调以 “人、文、地、产、景” 为核心,通过小批量高附加值产品开发和生态旅游实现地域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的结合,成功指导日本及中国台湾多地实践。他创立亚洲设计文化学会(ADCS),自 2005 年起每年在亚洲各国举办国际研讨会,推动设计文化学术交流,促进亚洲设计界的深度合作。作为《设计概论》合著者,他将日本设计教育理念引入中国,助力设计教育国际化。其社区营造实践如福岛三岛村项目,通过传统手工艺活化社区,成为地域振兴典范。
8. 王受之(美国艺术中心设计学院教授、上海科技大学创意与艺术学院副院长): 王受之教授是中国现代设计教育奠基人之一,撰写的《世界现代设计史》《世界现代建筑史》等著作,系统梳理工业革命以来全球设计脉络,成为中国设计教育核心教材,填补国内理论空白。著作被汇编为《设计史论丛书》,影响两岸三地设计从业者。
9. Frank Hartmann(德国魏玛包豪斯大学校长联合会前参议员、设计学院前院长和学术委员会主席):因在艺术表达方式实验性研究等领域成果杰出,且为中德艺术与设计教育交流作出突出贡献,被追授该奖项,其博士陈璞教授通过视频介绍其生平和学术贡献。